紧紧围绕贫困户“户脱贫”和贫困村“村摘帽”标准,紧盯村情民意,瞄准贫困对象,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,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突破口,以作风建设为重要保障,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。
一是强化政策宣讲,增强脱贫信心。结合进村入户工作定期深入贫困户家中,积极开展贫困户政策及农技宣讲培训,让贫困群众了解政策和农技知识,引导贫困群众参与扶贫产业发展,扩大扶贫参与度,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,变“要我脱贫”为“我要脱贫”。
二是强化信贷授信,支持产业发展。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,为有产业发展意愿的301户贫困户成功授信,评星授信覆盖率达100%。累计发放无抵押无担保的财政贴息贷款309笔,累计放贷金额478.09万元。创新举措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,带动农民致富奔康。强化“产联式”合作社建设,走“种养循环、长短结合、稳定增收”的产业发展路子,拓宽贫困对象持续稳定增收渠道。
三是强化动态管理,促进政策落实。扎实开展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工作,严格按照动态调整标准和原则,逐村逐户开展核查,做好情况核实和信息比对,确保无“错评”、“漏评”问题。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落实好各项教育扶持政策,协助教育主管部门实施好教育扶贫基金及“雨露计划”,为1253名贫困对象全部实施医保全额代缴并建立健康档案;同时按照“两线合一”标准为215名贫困人员提供低保兜底政策。
四是强化项目建设,建好惠民工程。建立健全贫困村项目库。比照贫困村“一低十有”目标,计划投资330万元进行高山村、登荣村、华严村道路“窄加宽”改建;争取帮扶部门资金30万元进行高山村社道路建设;投资72万元新建污水处理厂2处。抓好2018年贫困对象183户383人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,确保按时完成搬迁入住。抓好拆旧复垦工作,力争实现易地扶贫搬迁户的拆旧复垦率达100%。推进贫困对象住房安全鉴定及危房改造工作,对贫困户住房安全鉴定全覆盖,抓好44户C/D级房屋的改造工作。统筹兼顾、突出重点着力推进道路、渠系、塘堰、水井、广播电视网络、村级文化阵地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。
五强化监督管理,督促作风转变。及时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软件资料按要求做好资料整理归档,做到从贫困对象识别、帮扶、退出到产业发展、资金使用、项目建设等各项工作都有迹可循。严格执行国家扶贫资金、行业部门专项资金、帮扶部门帮扶资金使用的有关政策规定,坚决杜绝发生截留、挤占、挪用扶贫资金或改变资金用途的现象,做到廉洁扶贫、阳光扶贫。定时组织人员走村串户,深入非贫困户中讲政策、拉家常、做示范等,确保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产生新的矛盾和纠纷,不出现集体越级上访和非正常上访等现象,确保社会稳定和谐。
六是强化问题整改,狠抓“比学赶超”。根据“回头看”、“回头帮”及“查问题、找不足、补短板”等活动,建立问题台帐及整改措施清单,强化整改督查,提高脱贫质量。建立市县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台账,对整改情况进行全覆盖自查自纠,注重方式方法、分清轻重缓急,突出关键领域,提高脱贫攻坚质量。 |